2006年9月16日 星期六

老夫子市場學 Part 1 of 3

老夫子可以如此長青, 我有我的看法:

老夫子市場學   

  

《老夫子》, 是甚麼?

王澤在六十年代初期在香港開始創作《老夫子》漫畫。

這個由王澤創作的《老夫子》漫畫產品,最初是以漫畫月刊的形式出現。月刊名為《老夫子、秦先生 AND 大蕃薯》,16開27頁,每冊六角。
1001 耐人尋味.jpg

主要漫畫人物包括老夫子、秦先生、大蕃薯,陳小姐和趙先生等。其中外形型象較鮮明的,有主角老夫子,他身材瘦削,頭戴瓜皮帽,身穿長衫馬褂;秦先生身材健碩,身穿格子上衣凈色長衭,薯頭薯腦;大蕃薯身材矮胖,禿頭上祗有三根頭髮,和老夫子一樣身穿長衫馬褂。漫畫形式以四格和六格黑白漫畫為主,少用文字;內容主要通過各主要漫畫人物的不可理喻的行為和滑稽動作去推展劇情,反映大都市小人物生活百態。整體來說,《老夫子》漫畫題材輕鬆幽默,以逗笑為主。而漫畫故事內容,也建構了老夫子、秦先生和大蕃薯等這幾個漫畫人物的調皮攪鬼性格。
王澤的《老夫子、秦先生 AND 大蕃薯》到二零零二年的現在,還有出版。由2004 年開始,香港版《老夫子》漫畫改為半月刊, 32開63頁,每冊二十元。內容多是重印的舊四格和六格漫畫。



 


《老夫子》漫畫產品的誕生
王澤創作的這個《老夫子》漫畫月刊產品,在一九六二年一出版就大受歡迎。漫畫月刊正式出版介入香港漫畫期刊市場 (Product Development Stage) 的前後,無線電視還未啟播,麗的呼聲有線電視也未普及,以圖象為表達媒介的漫畫普遍受到注意。當時市面上已有很多漫畫期刊,但王澤創作的《老夫子》漫畫的漫畫人物造型有趣,內容幽默風趣,主要以圖畫傳意,少用文字,在技法及內容上都達到當時業界的較高水平,因此比同類產品更有競爭力,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漫畫期刊出版後的幾年銷路不斷上升,讀者的層面亦越來越闊,算是雅俗共賞的讀物。在六十年代中期,有電影公司也趁《老夫子》漫畫熱潮,找來了演員高魯泉和矮冬瓜飾演老夫子、大蕃薯,將漫畫多次改編成劇情片搬上銀幕,包括《老夫子》、《老夫子與大蕃薯》及《老夫子三救傻子明》等。《老夫子》電影在《老夫子》漫畫熱潮下也普遍受到大眾歡迎。

在當時,電影《老夫子》和漫畫《老夫子》我都有看。但論到喜愛,我還是較喜歡漫畫《老夫子》的。老夫子、秦先生和大蕃薯的漫畫造型及他們在漫畫中出現的特有滑稽抵死表情和動作是真人版演員模仿不來的;而且我對漫畫版老夫子等漫畫人物造型性格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概念,覺得他們的形象應該就是漫畫中的形象。我們看完了電影《老夫子》,在朋輩間祗會批評矮冬瓜飾演大蕃薯的頭上三根頭髮看得出是用泥膠甚麼的黏在假禿頭上;高魯泉和矮冬瓜的假禿頭顏色與他們的膚色不配,露出不可接受的破綻。。。結論是高魯泉不可以是老夫子,矮冬瓜不可以是大蕃薯! 

也因此,《老夫子》電影成不了《老夫子》漫畫的競爭對手。而電影反過來提高了漫畫的號召力。《老夫子》電影引起大眾注意,挑起城中話題,令大眾更注意《老夫子》漫畫。儘管《老夫子》電影並不是王澤的第一手創作,借用老夫子等人物造型來創作的多部電影實際上成為了漫畫的廣告宣傳影片,為本來已經很受歡迎的《老夫子》漫畫作進一步的促銷!漫畫在六十年代中後期銷量到達頂峰,進入產品成長階段 (Product Growth Stage)。

 

在當時,還沒有錄影機,VCD 和DVD,漫畫定期刊物一定比電影容易接觸。我們在街邊理髮舖理髮時,就可以一邊理髮,一邊翻看理髮舖提供的大量《老夫子》漫畫。事實上,《老夫子》漫畫入得理髮店,出得廳堂!記得當時父親都會定期購買《老夫子》回家逗我們幾個兄弟姊妹開心。我們特別喜歡漫畫內連載的《水虎傳》。看慣四格六格的笑料,覺得有劇情的長篇《水虎傳》更易有代入感,看《水虎傳》時就像和老夫子他們一起走入時光隧道一樣。另外,大家對農曆新年的漫畫《老夫子》刊號也特別有感情。賀年刊號充滿中國傳統節日氣氛的封面都以大片紅色加碎金色為背景主調色,加上老夫子、秦先生和大蕃薯的拜年造型,彷彿可以像其他賀年裝飾品如四季吉和桃花般可以為大家增添節日歡娛。父親都刻意在家里大廳放一本賀年漫畫。來我們家拜年的親屬朋友也會不經意的翻閱牠,就像我們現在拜年在家一起看DVD賀歲片一樣。

 

《老夫子》漫畫 vs 漫畫產品競爭對手

但《老夫子》漫畫很快就變成眾多消閒漫畫讀物的其中一個選擇。《老夫子》漫畫一受歡迎,競爭者就湧入市場。《老夫子》模仿者湧現,如《王先生AND朱老伯》、《朱先生AND八姑》。。。我的弟弟喜歡看《王先生AND朱老伯》多一點!但他算是「小眾口味」,因為《老夫子》始終是同類型漫畫的首選。但儘管如此,漸漸我們都不太熱衷看《老夫子》漫畫了。我們發現《老夫子》漫畫既在包裝上沒有改變,在內容上開始有很多重複,題材熟口熟面。買本《老夫子》漫畫看,若發現內容沒有新意,就很難再有重複購買的慾望。況且,對於愛看漫畫的讀者,開始有很多不同類型的漫畫可供選擇。我那時每月買漫畫書的幾角零用錢都用在其他漫畫刊物上。《先鋒號》漫畫、《西遊記》漫畫及日本《007》漫畫更能吸引我。在書報攤文具舖或街邊二手漫畫地攤看見這些漫畫一出現就買來看。而姊姊和她的女同學也多都轉看《十三點》和《嬌滴滴》漫畫了。。。
《老夫子》漫畫 vs 非漫畫產品競爭對手

除了漫畫,其他的娛樂也多起來了。六十年代中後期踏入蓬勃期的粵語片七日鮮吸引了的注意力,看陳寶珠、呂奇、蕭芳芳的黑白及彩色粵語青春歌舞奇情偵探片是我們一家大小最期待的周末消閒節目;免費及大量生產的TVB歡樂今宵趣劇的處境和橋段及給我們很多新鮮感。電影和電視媒體所提供的動態影象比漫畫的靜態影像更能刺激我們的感官。《老夫子》漫畫的趣味相對地變得微不足道了。

《老夫子》漫畫到六十年代末遂進入產品成熟階段 (Product Maturity Stage),銷量從頂峰回落,讀者流失。其熱潮到此終於告一段落。


老夫子市場學 Part 2 of 3

 
老夫子市場學 Part 3 of 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