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市場對《老夫子》漫畫的消費期待,香港及亞洲多個不同的華人地區都用不同的方式重新出版《老夫子》漫畫。因為王澤不可能大量創作新的《老夫子》漫畫,舊《老夫子、秦先生 AND 大蕃薯》及《水虎傳》遂重新結集,以書籍、新版或精裝版等新形式出版,吸引了新舊讀者的消費。王澤的漫畫趁此契機順勢運用了漫畫產品多元化及地域市場多元化的銷售策略,推銷其舊漫畫。
因為種種原因,王澤的漫畫在內容及形式上,應難有甚麼突破。其實,現在還在出版的《老夫子、秦先生 AND 大蕃薯》,雖然說是改革版,由月刊改為半月刊,由16開27頁改為32開63頁,也加了幾頁彩色連格漫畫,但內容基本是舊畫重刊。舊讀者已少看了。王澤的《老夫子》漫畫是出版給一代接一代的新讀者閱讀的。舊讀者也不會期望漫畫會有甚麼新內容。我們可以將舊畫重刊的《老夫子》漫畫看成是老夫子等漫畫人物的傳記。要了解老夫子、秦先生及大蕃薯等漫畫人物的性格或是生活方式,可以翻三兩本《老夫子、秦先生 AND 大蕃薯》就知道了。
跳出漫畫框框的老夫子
踏入二十一世紀,《老夫子》漫畫已經出版了差不多四十年。新舊讀者跨越幾個世代。但內容重覆的《老夫子》漫畫能否繼續吸引更新世代的讀者是未知之數。但經過這些年,王澤作為作者和老夫子、秦先生和大蕃薯等漫畫人物日積月累建立了形象幽默輕鬆健康正派懷舊的品牌。此品牌廣為華人讀者接受。王澤現在要介紹自己和他這幾個朋友給你認識時,他再不會迫你看他的漫畫作品和漫畫人物傳記,因他都知道大家早已認識他們的性格和為人。王澤在年前成立了王澤股份有限公司,推售的是老夫子、秦先生及大蕃薯的漫畫人物的形象和品牌。王澤採用受權的方式讓其他公司取得/購得漫畫形象和品牌的特許使用權,就可將《老夫子》各漫畫人物的形象,與其他產品結合,產生出新的《老夫子》產品或創作。這其實是讓老夫子、秦先生及大蕃薯等,添上新生活色彩,拓闊生活圈子,延長他們的生命周期 (Product Life Cycle)。讓老夫子、秦先生和大蕃薯等跳出漫畫框框,讓他們展開新生活。以《老夫子》漫畫人物為主題或賣點的產品或創作包括以老夫子等人物為主角的老夫子大富翁電腦遊戲、老夫子月餅、邦亨版老夫子手辦公仔、連續卡通劇和月前由香港導演徐克監製,邱禮濤執導,王澤客串演出的真人同3-D卡通結合演出的《老夫子2001》電影等。。。
王澤的《老夫子、秦先生 AND 大蕃薯》到二零零二年的現在,還有出版。由2004 年開始,香港版《老夫子》漫畫改為半月刊, 32開63頁,每冊二十元。內容多是重印的舊四格和六格漫畫。
《老夫子》漫畫產品的誕生
王澤創作的這個《老夫子》漫畫月刊產品,在一九六二年一出版就大受歡迎。漫畫月刊正式出版介入香港漫畫期刊市場 (Product Development Stage) 的前後,無線電視還未啟播,麗的呼聲有線電視也未普及,以圖象為表達媒介的漫畫普遍受到注意。當時市面上已有很多漫畫期刊,但王澤創作的《老夫子》漫畫的漫畫人物造型有趣,內容幽默風趣,主要以圖畫傳意,少用文字,在技法及內容上都達到當時業界的較高水平,因此比同類產品更有競爭力,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漫畫期刊出版後的幾年銷路不斷上升,讀者的層面亦越來越闊,算是雅俗共賞的讀物。在六十年代中期,有電影公司也趁《老夫子》漫畫熱潮,找來了演員高魯泉和矮冬瓜飾演老夫子、大蕃薯,將漫畫多次改編成劇情片搬上銀幕,包括《老夫子》、《老夫子與大蕃薯》及《老夫子三救傻子明》等。《老夫子》電影在《老夫子》漫畫熱潮下也普遍受到大眾歡迎。